营收增长VS利润下滑,房企如何破解“增收不增利 ”困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房企年报迎来密集发布期,截至3月31日,在港上市房企的年报基本发布完毕。
梳理这些已发房企年报可以发现,销售增长依然是主流,但大多数房企的毛利率、净利率均下滑,有的千亿房企甚至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不足1个亿。
为何一大批规模房企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2016~2018年地价较高,拔高了企业成本,又遇到限价因素制约,当这些项目到了结转时点,反映在财务报表端的利润率便呈现出下滑态势。此外,有些房企过去为了冲规模,拿了不少高成本的项目,从而导致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出现。
降负债成为关键词
从已经发布的房企年报可以发现,与以往相比,拼规模扩张已不是房企常态,而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率、增加现金流已成为众多房企关的注焦点。
早在去年8月,“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将房企划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分档设定有息负债的增速阈值,四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分别设限为0%、5%、10%和15%。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6家房企“由红转黄”,4家房企“由橙转黄”,11家房企保持“零踩线”,12家房企通过调整结构跻身“零踩线”阵营。目前共有20家房企处在黄档之列,尚有2家房企处于红档。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目前降杠杆对于房企是头等大事,房企清晰的认识到,对于房企融资侧的收紧不是短期的事。未来3到5年,房企都会面临这样的状态,整个融资侧的收紧是一个长效的一个机制手段,对于房企来说,把资产负债状况调整到符合国家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张波同时表示,近一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房企爆仓或者即将爆仓的情况,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当前情况下,房企规模大不代表没有风险,并不是有了风险,国家就会采取相应的一些救助措施。因此,降低负债、保证财务稳定已经上升到比规模化更加重要的因素段,一些之前过度追求规模化的房企正在进行一些战略上调整,所以这点是行业内的一个共识,今年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增收不增利情况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成为不少房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下35家房企发布2020年年报,营业总收入10198.93亿元,较2019年增长20.85%;净利润合计984.03亿元,较2019年的1050.38亿元减少6.31%。从净利润率来看,35家房企中有25家出现下降,占比达71.4%。
如信达地产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58.64亿元,同比增长32.7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02亿元,同比下降35.12%。大悦城2020年营收384.45亿元,同比增长13.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87亿元,较2019年大幅下降118.88%。
不少房企人士感叹,这两年高周转玩不转了。一个是市场不再支撑这种玩法,各种调控政策和金融杠杆的限制对市场冲击很大,使得房企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房地产行业整体来看,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一个探底的过程,未来逐步向着制造业行业的利润率过度,不会再出现以前的高利润率。但就企业个体而言,2020年的利润率未必是个低点,只是跟项目的结转结构和节奏有关。
张波指出,房企增收不增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这些房企追求规模化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合作和合营模式,使得权益占比不断降低导致的,这在近两三年比较明显。其二,一些房企由于对于渠道的过分依赖,在过往一两年渠道费率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去化有难度的城市和区域,导致了房企整个营销成本过高,进而降低了项目的整体盈利水平。
“整个行业利润下滑由于财务成本+明股实债。之前高举高打的模式决定了这类房企,很多时候,房企利润被财务成本吞噬,尤其是明股实债,很大一部分利润被被少数股东权益拿走了。”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告诉记者,原本那些为了冲规模而采用高周转的企业压力都会很大,过高的杠杆面临被强制,“三道红线”短时间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降下来,但如果持续恶化,就需要企业花更大的代价去调节这些指标。那都是成本支出,并不便宜,但如果突破这些指标,未来房企发债以及向机构融资又会受到限制甚至阻碍。
“而这些问题,房企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忽略了,在2015~2017年市场好时候,房价涨幅可以远远覆盖掉财务成本,一旦出现房价不涨甚至不跌的情况,许多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林波表示,“三道红线”之下,这些企业首先面临的是融资难问题,其次是在投资拿地上。以成都为例,红档房企不允许拿地。有些地方可能对于勾地和多元化拿地是区别对待的,地方可能不愿意把项目给他们,原先可以通过产业园、商业综合体、文旅来拿地,未来这类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预计接下来几年,利润率往下走的问题会进一步突出并逐步放大。
收缩规模+降本增效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一个状况:当下房企不是数量过少,而是过剩。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剧,未来大量中小房企将被淘汰。
“一方面是降负债降杠杆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运营管理精细化和标准化普遍都缺失。同时被规模所累,不得不拿一些利润率比较低,只为了能周转的项目。”
于小雨表示,对于房企来说,大运营体系建设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是在金融杠杆盛行的时代,行业对此的关注度并不高,企业对此也未有太多着墨。当前行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对其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因此也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未来也会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趋势。
尤其是今年供地“两集中”政策推出之后,“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政策,对房企的融资限制到达了少有的程度。加之当前处于房企偿债高峰,房地产行业承受较高的融资压力。
“由于土地集中出让,房企要在短时间内筹措大量购地资金,这无疑会导致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林波表示,房企应该将重心放在精准预判和多做一些收并购的项目上。
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精细化运营上来说,行业普遍有一定缺失。之前的整个运营更快,更多的是围绕整个快周转来进行的。更快地拿地、更快地开发、更快地销售,在这个快节奏的基础上形成各个方面相联动的机构部门,更快地形成一个协同的前进的效应。所以,速度是排名前列位,整个规模化的速度是排名前列位。
林波指出,接下来对于这些中小房企而言,当务之急是“三道红线”先达标,不要想着继续做大,较好的办法是,一是加快去化,在目前比较好的区域和城市里抓紧销售;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比如这两天红星引入远洋。
“内部降本增效、人员调整也要同步进行,如果未来两到三年不需要扩张的话,可能不需要配置这么多人员。”林波表示,这类房企摊子不要铺得太大,同时聚焦在自己熟悉的区域,有着比较好的基础。在这些区域有一些深耕基础,市场确定比较强。继续做下沉和深耕,未来两到三年不太适合去四处扩张。
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