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地上,来了几个穿粉色“衣服”的“新朋友”

搜狐焦点郑州 2022-07-27 09:49:2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他说,原本需要好几个人施工的地面整平工作,现在只要做好了准备工作,他通过操作地面平整机器人即可完成。在谈及使用感受时,碧桂园云境项目工程负责人说,机器人可精准地完成所职工作,且效率足足高出工人们的5倍甚至更多…

这个工地上,来了几个穿粉色“衣服”的“新朋友”

7月24日,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碧桂园云境工地上,一片忙碌的场景。

在施工人群中还有几个不一样的角色,格外显眼。

其中,一个粉色的小个子,缓慢移动,所过之处,混凝土地面平整工作即已完成。

这个小个子叫“地面平整机器人”,在不远处,还有两台同样身着粉色外装的机器人,分别是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

“机器人是碧桂园自发研制的,如今在多个工地上都已应用”现场的工作人员杨猛说。

由建筑工人向操作工人转变

小张是碧桂园云境项目的工作人员,原本负责工程,现在主要负责这几台机器人的操作。

他说,原本需要好几个人施工的地面整平工作,现在只要做好了准备工作,他通过操作地面平整机器人即可完成。

这天是7月24日下午,小张站在混凝土外的空地上,手指滑动,控制着机器人在刚浇筑混凝土的地面上缓慢移动。机器人所过之处,地面平整工作就已完成。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是借助激光水平仪作为高精度标高体系,实现混凝土地面的自动无人化整平施工。”小张说。

杨猛是碧桂园旗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毫米,远远高于人工作业标准。

“施工效率也会比人工高好几倍”杨猛说。

(郑州碧桂园云境项目工作人员在操作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作业)

碧桂园云境工地上的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也有着类似的好处。据该项目工程负责人介绍,机器人相比人工较大的优点是能降低施工成本。“原本一项工作可能需要三四个工人,由机器人施工只需要一位工程师操控即可。像内墙面打磨工作,原本是人工依靠砂轮打磨,粉尘污染很大,机器人就可以避免污染出现。”

建筑机器人缓解“用工难”、“老龄化”

在谈及使用感受时,碧桂园云境项目工程负责人说,机器人可精准地完成所职工作,且效率足足高出工人们的5倍甚至更多,此外,工地上的重污活、以及危险的活都能让机器人来完成,在减轻工人工作量的同时还能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一行业专家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正是建筑机器人得以出现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行业正面临‘用工难’和‘老龄化’难题。”

老杨是一名建筑工人,已年过5旬,如今还在工地上干活儿。他说,老家豫东农村像他这么大年龄的人大都选择在工地上干活儿。“现在待遇也确实不错”。

但是老杨已经20多岁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到工地上来。“累是一方面,主要是嫌脏,像他这一代的年轻人都去厂里打工了”老杨说。

老杨的个体感受,也正是行业面临的现状。

据了解,相比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逐渐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劳动力逐年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用工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但是与用工需求不匹配的则是国内庞大的建筑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较大的建筑市场,2020年建筑行业约占我国GDP份额的26%左右。同时,国内建筑业签订合同额也保持增长势头,同期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达595577亿元,同比增长9.3%。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说,行业发展面临的这种矛盾,使得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建造,被寄予厚望。

(一批地面抹平机器人即将下线)

因此,包括碧桂园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智慧建造,期望通过全周期多类型建筑机器人,来系统化提升建造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效率,为传统建筑业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还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

“现在虽然有很多工地都已经开始使用建筑机器人,但相较于整个行业来说,规模还有限。不过,趋势已经来了”上述专家如是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