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时代 以变革应对未来

搜狐焦点郑州 2018-09-12 18:01:5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只有夕阳行业,没有夕阳企业

清风卷起白白的云彩,像缓缓扔起一条白色的绸缎,绕过粗粝的山腰或是山尖。日光之城拉萨初秋的光景,清远又明亮。对于初来乍到者而言,必须要缓慢行动,才能适应缺氧的环境。

对已经就任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一年多的郁亮而言,高原并不陌生。他在前任董事局主席王石的鼓舞和激励下,也攀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端。他要告诉世人,万科人会将这种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传承下去。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部实拍图。(人民网 伍振国/摄)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外景。(人民网 伍振国/摄)

万科集团和郁亮将一年一度的北方区媒体发布会地址选在这里,媒体认为“煞费苦心”。

郁亮将现在的万科比喻成是在爬山头,现在正在从一个山头,去往下一个山头的路上。他明确告诉提问的记者,万科不是在走下坡路。不论是郁亮本人,还是他背后数万人的团队,都不可能容忍万科走下坡路。因此,郁亮在执掌万科后,一场轰轰烈烈的郁亮式万科变革拉开帷幕。

无独有偶,就在万科拉萨发布会的前一天,业内曝出了万科总部改革的消息:万科总部以前的部门全部撤销,新成立事业发展中心、管理中心、支持中心。三个中心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并不再以传统的组织构架为基础,而是以万科式“事业合伙人”为基石的4个层级。

郁亮称这是庞大的万科开始摒弃过去,变成全新的,“扁平化”新万科的开始。

但万科的变化,并不是一时兴起,而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大调整。“6年以来,万科从战略检讨开始,关于‘五位一体’的变革,在不断推进和演练之间。先变革,后管理;先一线后总部。”郁亮说,只有一线公司不乱,总部变起来才不会乱。

发布会之前,万科北方区域首席执行官,被集团管理层分外器重的刘肖先向媒体详细讲解万科北方区域公司“事业合伙人的比方实践与组织变革”。这似乎也验证了郁亮的逻辑:一线公司先变革,总部再调整;一线公司不乱,总部就不乱。

在刘肖的实践中,万科的组织构建从原本的总经理、分管副总、部门经理、核心骨干员工、员工五级,变革为“合伙任务生态网络”,将组织从垂直的职级转变成为网状的,以任务为导向的,网络化、生态化、活性化、自主化的组织生态。刘肖再三重申的是,即使是现在的这个组织构建,也是会不断“迭代”的,会根据战略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动态的体系调整。

刘肖告诉记者,过去的3年半时间里,万科每年就要对该制度进行一次考核与复盘,而后迭代。至发布之时,万科北方区域已经迭代了7次,一次比一次痛苦,但一次比一次成熟。

在万科集团内部,北方区域公司的这场调整,被称为“t(战团行动)g(公司战略)v(战队任务)k(关键战斗)”体系。这个体系在刘肖的讲解里,多次引用了“颠覆”、“重构”、“共生”这样颇具冲击力的形容。万科本次的变革信心,由此可见一斑。

而如何激发员工的自主性,成为了这个制度背后变革的终极目标。“共识、共创、共担、共享”这8个字,是万科从其2017年发布的超过3000字事业合伙人宣言中,高度提炼出来的精神要义。

在每一次“火光四射的痛苦碰撞”中,该制度实现了迭代。也有一些人从原本的高职级降级,但更多的能人获得升职的机会。降职的人并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升职的人也有可能再降级。“过去唯资历和职级论,现在能者居上”。

刘肖说,事业合伙人制度因为有团队决策作为背后的支撑后盾,从任务的产生到团队领导者的选择,都是一个团队和员工自发激励、决策的过程。“即使付出试错的成本,也是值得的,收获会大于付出。”

记者发现,万科集团负责公共关系的张庭芬在向众媒体记者介绍自己时,仍习惯性地用过去的职称。但她很快会纠正自己的新称呼是“万科集团媒体合伙人”。“合伙人”这三个字,已经是万科从上至下、从内到外转变的一个开始。

在万科集团内部,“合伙人”三个字被员工概括为“做事的人”,一切以任务为核心,团队也因为任务的开始而组建,更因为任务的终结而解散。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自带生态链条,并因为刘肖口中的“迭代”而不断进化,最终达到具备解决问题的较高效率状态。

郁亮变革的信心,或许来源于北方区域公司的变革成功。“总部变革基于事业合伙人的纲领,是0.998版本,以后这个版本也不会到1.0。”郁亮称,这样命名安排,是为了警醒万科要对这个制度进行不断的变革。

“总部要求变得更加扁平。”郁亮说,未来理想中的万科总部没有领导,也找不到比万科总部150多人配置更小的公司总部。扁平化、层级压低、没有领导是未来万科总部的特征,这么做的重要一点,就是“给员工复合增长的机会”。

员工如何成长?郁亮反问在场的记者,也更像在问自己。“希望做多种工作岗位,锻炼后可以和业务有更好的结合。部门撤掉成为3大中心,信息共享就不会有隔阂。”

“一线事业部在地方变革的基础上变化,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总部的一线组织架构,各事业部和一线如何修正的问题,会不断进行下去。理论上会不断提高,继而有更高的版本出来。”但郁亮始终认为万科版的事业合伙人,不准备达到1.0的圆满状态。

郁亮推进万科本次的变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考虑,而是万科过去5-6年的发展,“在推敲中往前走”的结果。

郁亮说,万科早年是商业发展商,提出减法后,万科实现了从非住宅到住宅的过度。“酒店、期货公司、万科早期商的业地产公司,后来减法做掉了。几年后发现万科还是要做回来,这是商业发展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时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的王石曾经发表过骇人言论:如果万科要做商业地产,自己就算是在棺材里,也要伸出手来阻止。

与业务战略同步调整的是,万科管理层对其自身组织机能的不断纠偏。郁亮解释说,所谓合伙人制度,是你要做成什么样,而不是企业要做成什么样。

“只有夕阳行业,没有夕阳企业。一个事情能做成,和主观能动性有关系。没有做成,只能说还不够努力。合伙人制度下的商业模式,要求每个合伙人在自己的业务中,做到较好,企业不做线性规划。”郁亮说,过去企业愿意制定如某年某月达到某一规模、利润、面积战略水平,其实还是过去工业时代的体现。“现在万科做的是三年事业规划书,一只脚踩在现在,一只脚看未来。”

郁亮笑称,万科是搞不懂何为消费升级的“农民”,只知道如何为客户好。“万科当好农民种好地,努力拥抱科技变革。”他透露称,房地产大企业的份额越来越大,其实跟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有很大关系。他透露,万科现在旗下每个业务都有一个科技公司在背后做支撑,郁亮不认为这是创新。“只是用好的手段,做好事情而已。 万科没有创新的说法,努力把事情做好,今天比昨天好,比同行好,比过去好。”

郁亮还表示,他治理下的万科过去和未来都要以“稳健”为主要发展基调:坚持现金为王。“没有现金企业活不下去。万科要跟华为学习,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现金是有利润支持的,没有现金流的利润不是真实的利润。

就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一年多以来,郁亮告诉人民网记者,他拒绝给自己打考核分,“太高太低都不合适”。郁亮说,万科合伙人制度的一项原则就是不打分。合伙人的关键问题是投入程度,不在乎过去的能力有多高。“以岗位责任的大小、难度高低、风险多少来评定。至于自己给自己打多少分,留给别人说好了。”

至于祝九胜(万科集团2018年初接替郁亮就任的集团总裁)的考核分,郁亮并不打算告诉媒体和公众,他认为这是一个“真话不全说”的管理哲学问题。

万科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3046.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59.7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24.9%。即使这样的一份成绩单,郁亮仍然表示自己“充满焦虑”。

他说,房地产企业过去特别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郁亮说,作为企业和管理层,都非常辛苦。他说,过去唯规模和速度论标准的衡量方式已经不成立了,但是企业新的考核标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并没有明确的指引目标。

万科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其获取新项目117个,总规划建筑面积2049.1万平方米,按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1143.9万平方米,权益地价总额约578.2亿元。这些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状态的基础数据,仍然传达出了万科无法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

来源于:人民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