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深夜加码楼市调控:升级限购、封堵假离婚买房

搜狐焦点郑州 2021-03-01 09:17:2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非东莞籍家庭二套房限购年限“二变三”

东莞再次深夜加码楼市调控。2月27日凌晨,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东建〔2021〕6号)》(简称“《通知》”),升级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限购年限增加、新落户者限购、封堵“假离婚”买房、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导与监管、强化房地联动调控机制等。

非东莞籍家庭二套房限购年限“二变三”

《通知》指出,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东莞市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须在购房之日前四年内在东莞市逐月连续缴纳社保满三年。

根据去年7月25日凌晨东莞发布的调控新政,二手房启动限购,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东莞市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须提供购房之日起前三年内在东莞市逐月连续缴纳二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在二手房启动限购前,东莞只对新房限购,执行内容与“7·25”楼市新政一致。这也就意味着,此次,东莞同时对新房、二手房的二套房限购政策加码。

此外,此次东莞新政也增加了打击假离婚买房的措施。根据《通知》,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两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在新落户方面,东莞此次也加强了购房管控,新入户居民家庭购买排名前列套新建商品住房的,须在东莞市落户满半年、且在购房前两年内逐月连续缴纳社保满半年。在企业购房方面,企业须经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满两年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

首套房未结清贷款,二套房首付比升至50%、60%

除了限购加码外,此次东莞新政的另一个特点是提升首付比例,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根据《通知》,居民家庭名下在东莞市无住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含商业性住房贷款和公积金住房贷款,下同)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居民家庭名下在东莞市无住房但有已结清的住房贷款记录,或在东莞市拥有1套住房且住房贷款已结清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住房贷款未结清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而根据2016年东莞发布购房政策,居民家庭在东莞市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指从未购置过住房),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较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但申请贷款购房时实际没有住房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但没有购房贷款记录的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贷款较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较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加强住房价格指导,强化房地联动调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此次东莞新政还强化新房价格管控以及房地联动调控机制。《通知》显示,根据住宅项目体量规模、价格水平以及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对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申报价格高于近期属地镇街(园区)同类在售项目申报价格或本项目前期申报价格的,暂停核发预售许可证或暂不办理现售备案,待出台具体申报细则后按其执行。

在二手房方面,进一步完善二手住房网签交易价格发布机制。一季度发布首批典型镇街部分成交活跃二手楼盘的网签交易信息,并视情况尽快扩大统计镇街范围、增加发布楼盘数量。进一步提高二手房价透明度,引导市场理性交易。

《通知》还指出,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加大住宅用地供应,今年供应住宅用地不少于300公顷,进一步缓解商品住房供需矛盾。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比例,增加住房供应数量,促进供需关系平衡。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今年筹集人才安居房不少于5000套。严格落实住宅用地项目配建安居房要求,落实做好移交政府的配建安居房的配租配售工作,加快实施限价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试点方案,尽快让符合条件的人才和特定保障对象群体享受政策红利。

对于东莞此次楼市新政,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无论是增加限购年限、封堵假离婚买房,以及增加新落户者、企业购房限购,都体现了当前房地产调控继续收紧的导向,而封堵购房政策漏洞,也说明当前确实存在这样的市场主体参与了炒房。此外,对原有政策查漏补缺,也是今年政策调控的整体基调,其他城市可以借鉴。

实际上,在去年上半年,东莞房价上涨“凶猛”引起市场广泛关注,6月的房价“涨幅首次超过深圳”。此后三个月,东莞连续5次发布楼市新政严堵楼市“漏洞”。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