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赋城 数字郑州建设加速度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化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关键词”中,“郑州元素”亮点频出,“郑州实践”收获满满。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文 丁友明 马健/图
【报告摘要】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有效防控疫情,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郑州实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构建城乡全覆盖防控体系,10天建成岐伯山医院,在全国率先形成“四位一体”健康码智能管理体系。同时,排名前列时间启动复工复产,常态化开展“三送一强”和“一联三帮”活动,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胜”。
【报告摘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出台促进郑洛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研发平台209家、市级研发平台152家,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平台3547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61家,同比增长30.5%,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增长40%,累计达到2900家,占全省45%以上。
【报告摘要】 出台郑州都市圈生态专项规划,中原科技城启动建设,郑开科创走廊、郑许智能制造、郑新生物医药等产业带加快建设。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加快构建“一廊、两翼、四区、多点”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空间格局,出台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创新推出“郑科贷”金融产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报告摘要】 支持郑州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品质城市建设,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引擎功能。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部署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全市道路综合改造一期7条道路全面完工,二期9条道路正在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374个,受益群众70万人,36个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扎实推进,建成示范村(点)21个;32个核心板块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郑州轨道交通三期全部开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6.3公里,在建里程达到203.5公里,网络化建设运营水平全面提升。
新启动建设美丽乡村项目17个,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8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报告摘要】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支出。
【郑州实践】 2020年,全市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1.7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6万人。
市区中小学新开工31所、新投用30所,义务阶段教育大班额占比下降到8.8%;新增141所公立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280所已完成移交273所,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115套。
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中小学午餐配餐和免费课后延时服务。
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62家,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按病种收付费改革,104个病种费用平均降低12%。
安置房竣工142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10.2万人。
【报告摘要】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两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放管服”改革跑出河南加速度。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深化以“一件‘事’”为牵引的“一网通办”改革和以“一‘事件’”为牵引的“一网统管”改革,公民个人、企业法人544项高频事项实现“网上办”,其中475项依托“郑好办”APP实现“掌上办”,300个“一件‘事’”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14个领域118个应用场景上线运行,基本构建了“一脑赋城、一网治城、一码通城、一端惠城”的格局,探索形成了政务服务网、城市治理网一体建设的“数字郑州模式”。
【报告摘要】 以新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加速汇聚。加快新经济布局。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新技术应用赋能,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把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5.5%,全市“上云企业”达到3.1万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预计增长18%,金融业、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同比增长4.9%、5.8%。
【报告摘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郑州实践】 2020年,郑州持续抓好生态保护,聚焦“保安全、清乱象、强节水、优生态、美环境”,加快推进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市域散煤清零、主城区煤电清零、燃煤锅炉清零,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30天,比上年增加57天,空气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退出后20名。
【报告摘要】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郑州—卢森堡货航在中欧防疫物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双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64万吨,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开放平台获批建设。
【郑州实践】 郑万、郑阜、郑太高铁河南段和机南城际通车,“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
“空中丝路”国际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密,货邮吞吐量达到63万吨,跃居全国机场第6位,其中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增幅为48.2%,居全国机场首位。
“陆上丝路”班列开行突破1130班,同比增长11.3%,班列运行综合效益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获批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网上丝路”预计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左右,入围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导城市。
“海上丝路”获批“郑州港”国际代码,实现与青岛、连云港等港口无缝衔接。
新闻来源:郑州晚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